这算好消息?上赛季火箭双塔在范弗里特下场时正负值更高
上赛季休斯顿火箭队的表现无疑给球迷带来了惊喜,而一项关于阵容搭配的数据分析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当球队核心控卫弗雷德·范弗里特下场休息时,由阿尔佩伦·申京和贾巴里·史密斯组成的年轻双塔阵容,其整体正负值反而更高。这个现象初看有些反直觉,却揭示了火箭队阵容深度和战术灵活性的积极信号。
从表面上看,范弗里特作为球队的重金引援和场上指挥官,他的离场通常意味着球队进攻组织核心的缺失,理应导致球队表现下滑。然而,数据却指向了相反的方向。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这凸显了申京作为进攻轴心的巨大潜力。当范弗里特不在场时,球队的进攻发起更多地通过申京在高位或低位的策应来进行。申京拥有出色的传球视野和篮球智商,他能够利用个人威胁吸引防守,为队友创造机会。这种以中锋为组织核心的打法,让火箭的进攻节奏和球的流动发生了变化,往往能打出更流畅的团队配合。贾巴里·史密斯作为空间型四号位,则能很好地拉开场上空间,为申京的低位单打和突破手们清空内线,同时他稳定的外线投篮也是战术的重要终结点。双塔之间的高低位配合以及内外连线,成为一套有效的进攻体系。
其次,这反映了火箭第二阵容的冲击力。通常与双塔搭配出场的是阿门·汤普森、卡姆·惠特莫尔等充满活力的年轻球员。这套阵容运动能力极强,防守端更具压迫性,擅长通过防守反击来得分。汤普森的突破和惠特莫尔的冲击力,与申京的策应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范弗里特主导时的、更依赖速度和身体的打法。这种节奏上的变化常常能打乱对手的部署。
当然,这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没有范弗里特火箭更好”。范弗里特的价值在于他提供的老将经验、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以及稳定的控场。他的存在保证了球队的下限,尤其是在比赛胶着的时刻。而双塔在范弗里特休息时表现更佳,恰恰说明主教练乌度卡成功地打造了两套能够形成互补的战术体系。一套是由范弗里特掌控节奏的半场阵地战,另一套则是以申京为中枢、辅以年轻球员冲击的快节奏打法。
因此,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它表明火箭队的年轻核心们已经具备了独立带领球队的能力,球队的战术不再过度依赖某一名球员。这种深度和多样性是强队的标志。展望未来,如何更好地将范弗里特的稳定与双塔引领的活力在比赛中更无缝地衔接,或许是火箭队进一步提升的关键。随着年轻球员的继续成长和经验的积累,这种阵容搭配的正面效应有望得到进一步放大。